內熱針療法治療早中期膝關節骨關節炎
內熱針療法治療早中期膝關節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是骨關節的退行性病變,由于增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的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的骨質增生,并由此而引起關節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
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承重關節,一旦發生損傷,就會給人體的運動、生活帶來極大不便。
有研究表明內熱針治療早中期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療效顯著,可改善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 疼痛和功能障礙等癥狀。此外,動物實驗表明內熱針能抑制軟骨細胞的 凋亡,恢復其代謝穩態,從而減輕關節軟骨的退行性改變,但目前臨床上仍缺乏針對膝關節結構變化的客觀性研究,因此連家偉等為深入探討內熱針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機制,具體研究操作如下。
患者采用內熱針療法治療。取穴:尋找膝周壓痛點,多位于髕下脂肪墊、髕韌帶兩側、股四頭肌肌腱處、內外側副韌帶附著處,即阿是穴,將這些部位用記號筆標記為進針點。操作:患者可選擇仰臥位或側臥位,充分暴露膝關節。以碘附對操作區域皮膚常規消毒后,戴無菌手套,用0.5%利多卡因于各針刺點行局部皮下浸潤麻醉。選用長度為12cm,直徑0.5mm的內熱針,于標記點進針。髕下脂肪墊及髕韌帶兩側與皮膚呈45°角向髕骨方向斜刺進針,其余部位均直刺進針,針刺深度達至骨面(10~25m)。之后將針柄與內熱針治療儀加熱端導線相連,溫度設置為42℃,20min/次,以患者耐受且無不適為宜。治療結束后,將加熱端導線移除,用無菌棉球按壓針孔。囑患者術后適當活動,避免劇烈運動,48h內避免針刺局部沾水以防感染。每周1次,連續治療4周,共治療4次。
內熱針療法在治療早中期膝骨關節炎患者中,展現出了顯著的治療效果。該療法不僅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感,還能顯著改善關節功能,其療效持久且穩定。此外,內熱針療法還能對軟骨退化起到延緩作用,為關節提供保護,對控制疾病的進展具有重要價值。
內熱針療法是由中醫療法溫針灸與恒溫加熱技術結合演變出來的一種新型針刺技術,具有活血行氣、通絡止痛、滑利關節的功效,該療法一般選用“以痛為輸”的阿是穴進行針刺,之后將針柄與內熱針治療儀導線端連接,使熱量經針身持續傳至針尖,從而減輕局部炎性反應 。該療法針刺深度達至骨面,可確保熱力均勻傳至病變部位深層,進而增強局部血液循環,并促進受損組織的功能恢復,極大程度保證了療效的持續性。
——文獻節選:連佳偉,賴喆鎣,許建峰,等.內熱針療法治療早中期膝關節骨關節炎44例[J].
【免責聲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向醫生咨詢與討論。文章內的配圖僅為示意圖,且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溫馨提示:點擊下方圖片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