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沖擊波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
體外沖擊波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
膝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骨性關節炎又稱為退行性關節炎。它實際并非炎癥,而是關節提前老化,特別是關節軟骨的老化,故亦被叫做老年性關節炎。膝關節是人體最大的負重關節,無骨性阻擋,僅依靠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維持其平衡,隨著關節軟骨面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就會逐漸出現膝關節的功能障礙,甚至會造成畸形乃至殘廢。
目前,臨床上膝骨關節炎的治療方法主要為口服非甾體類消炎藥和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由于口服非甾體類消炎藥物存在胃腸道不良反應,長期服用患者接受度不高。而玻璃酸鈉治療方法雖然對緩解疼痛和改善關節功能有積極作用,但患者需在短時間內重復進行玻璃酸鈉治療才可達到一個穩定的鎮痛效果。為此,臨床急需尋找一種對患者不良反應小、鎮痛效果穩定、持續時間長的方案,以提高膝骨關節炎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體外放射式沖擊波治療作為一種治療骨骼肌肉系統疾病的手段,近年來被逐步運用于膝骨關節炎治療并取得一定效果。史濤等為探討沖擊波聯合玻璃酸鈉是否可以改善習慣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結局,具體研究如下。
患者采用沖擊波治療儀治療,治療位點為患肢膝關節周圍的壓痛點,治療頻率為15Hz、能量為1.5~3bar,每個部位沖擊1000次,治療能量根據患者的疼痛耐受性進行調整,患者在每次結束治療后靜坐休息15min。治療后2d再常規行玻璃酸鈉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屈膝90度,1%碘伏消毒皮膚,術者戴無菌手套并鋪無菌孔布巾,通過髕上緣外側入路穿刺進入關節腔,如關節有積液應抽出,隨后注入玻璃酸鈉2.5ml,并以無菌敷貼敷于穿刺點。術后活動膝關節數次后囑患者平臥10min,并囑患者3d內減少活動。
體外沖擊波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充分發揮兩種治療方法的優勢,內外兼治,既能減輕關節炎癥緩解疼痛,又能減輕關節軟骨損傷、促進軟骨修復與重塑有效改善膝關節活動功能。不但可以顯著減緩患者關節的疼痛而且也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關節功能,且對于改善關節功能有一定的遠期療效,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體外沖擊波治療機制:(1)通過機械效應使關節周圍軟組織粘連松解;(2)通過“空化效應”而改善關節軟組織局部的血液循環;(3)通過抑制疼痛信號的傳導、炎癥介質的釋放、軟骨退化及調節軟骨和軟骨細胞的代謝等緩解關節不適。
玻璃酸鈉主要成分為透明質酸,是關節液的重要成分,正常情況下由關節腔內滑膜B細胞分泌,除了用于潤滑關節外,還可以保護關節軟骨、促進修復,并起到抗壓、減震、抑制炎癥、緩解疼痛、改善關節功能的作用。
——文獻節選:史濤,黃佑慶,何曉峰,等.體外沖擊波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J].
【免責聲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向醫生咨詢與討論。文章內的配圖僅為示意圖,且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溫馨提示:點擊下方圖片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