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術后康復新選擇:體外沖擊波治療僵硬療效顯著
肩袖術后康復新選擇:體外沖擊波治療僵硬療效顯著
春光和煦,不少中老年朋友積極投入各項體鍛活動中??善珀P節疾病橫生阻撓,尤其是肩袖損傷,給中老年人來了個“下馬威”。在因肩痛就診的患者中,被診斷為肩袖損傷的占了很高的比例,約50-70%,甚至遠遠多于肩周炎。毋庸置疑的一個事實是:肩袖損傷才是肩關節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頭號通緝犯”。但這名通緝犯常被百姓所忽略,甚至有不少老年人從未聽說“肩袖損傷”。
肩袖修復術是針對肩袖損傷的常見治療方法。肩袖損傷,通常因外力或疾病導致,可引起肩痛、炎癥及活動障礙。術后,此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肩部功能,減輕疼痛。但需注意,術后可能出現肩關節疼痛和黏連等問題,尤其是肩關節僵硬這一常見并發癥,對患者的康復效果及生活質量產生不良影響。常規治療方法包括康復物理治療、口服藥物及關節內注射藥物等,其中物理治療為主流。然而,其治療效果往往有限。因此,針對肩關節僵硬的治療方法需進一步探索和研究,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治療方案。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有研究發現體外沖擊波在肩袖修復術后關節僵硬治療中展現顯著效果但相關研究尚少。李超等旨在深入探討其臨床效果,為肩袖修復術后繼發肩關節僵硬的治療提供有力支持。具體研究如下。
對照組采取常規療法治療:①對患者實施組織牽伸及關節活動度訓練,分別完成屈曲、外展、內外旋等方向上的訓練。每個方向進行20~60s的牽伸,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視情況逐漸增加強度,持續3~5次。關節活動訓練每次10~20min,根據患者耐受情況確定具體時間,視情況逐漸增加時間。②術后2~3個月內開始進行等長抗阻訓練,分別完成屈曲、外展、內外旋等方向上的抗阻訓練,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以此強化肌力,每次訓練10~20min。
觀察組在常規療法基礎上聯合體外沖擊波療法治療:常規療法與對照組相同,同時予以患者體外沖擊波治療,治療頻率設定為12~14Hz,每次持續2000次,能量密度設置在0.18~0.25 mJ/mm2范圍內。選擇5個肩部觸發點(斜方肌1號、肩胛提肌、岡上肌、岡下肌及小圓?。┻M行沖擊治療,3~5d治療1次,持續治療6次。
李超等研究發現,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體外沖擊波治療的患者,其治療其治療優良率顯著提高。統計數據源顯示,觀察組的的優良率為96.55%,僅采用常規治療的對照組,其優良率為84.48%。
治療后患者肩關節功能評分和肩關節活動范圍較治療前明顯升高,血清炎癥因子水平較治療前明顯降低。說明肩袖修復術后繼發肩關節僵硬患者采用體外沖擊波療法治療能提高療效,有助于進一步下調炎性遞質的釋放,減輕炎癥反應。有助于促進患者肩關節功能改善和肩關節活動度提高,有效改善肩關節功能。
體外沖擊波在振動、空化作用下可引起機械效應,該效應能促進局部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循環,加快肌腱、軟組織再生,并能抑制痛覺感受器信號傳導,穩定水電解質和組織細胞代謝。體外沖擊波療法所產生的機械能力作用于人體組織,可激活細胞膜表面離子通道,促進三磷腺苷釋放,促使細胞水平的生物學行為改變,對炎性微環境等生物學效應產生調控作用,同時沖擊波能量可促進表淺毛細血管舒張,改善循環,利于炎癥吸收,還可加速機體免疫調節,催化線粒體氧合反應、相關酶促反應,最終抑制TNF-α、MMP-9等炎癥相關因子釋放,發揮消炎、鎮痛等作用。
——文獻節選:李超,應明軍.肩袖修復術后采用體外沖擊波治療繼發肩關節僵硬的臨床效果[J].
【免責聲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向醫生咨詢與討論。文章內的配圖僅為示意圖,且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溫馨提示:點擊下方圖片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