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熱針療法:破解腰椎間盤突出疼痛的"熱"鑰匙
內熱針療法:破解腰椎間盤突出疼痛的"熱"鑰匙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后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
腰椎間盤是脊柱的“緩沖墊”,長期勞損或外傷可致其突出,壓迫神經引發劇痛。多數患者通過臥床、理療等保守治療可緩解,但若3個月無效,疼痛便如“生銹的齒輪”,反復卡頓,影響生活。臨床上多以手術治療為主,但雖有一定療效,但存在創傷大、風險高且費用昂貴等問題。姜景衛等為尋求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基于軟組織外科學理論指導內熱針療法聯合硬膜外阻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具體研究如下。
療前8h禁食、4h禁飲。入室后常規監測血壓、心電圖、脈搏及氧飽和度,開放上肢靜脈通道,對照組選腰4、腰5或腰3、腰4硬膜外穿刺置管后,予以2%利多卡因3ml,5min后無腰麻癥狀后注入1%利多卡因15ml(含復方倍他米松5mg、甲鈷胺1mg)。1周后再治療一次。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內熱針治療,根據操作部位不同,選用內熱針(直徑1.1mm,針身長10、12、14cm)。參照軟組織外科學理論的布針方案:每一次治療點為髂嵴緣、脊柱旁、骶尾部、髂翼外三肌、坐骨大切跡等處的壓痛點。第二次治療點為闊筋膜張肌、內收肌、縫匠肌、腹直肌、股直肌起止點等處的壓痛點。根據軟組織外科學理論經典布針方法,用記號筆定點,常規消毒、鋪無菌巾,待麻醉起效后選用長度適宜的內熱針進行直刺、斜刺,直達骨面,如感覺針下組織較硬時多提插幾次,連接內熱針治療儀設置針體的溫度為42℃~45℃,治療時間為20min;將內熱針拔出后,采用無菌棉紗塊對針孔進行壓迫,待止血后給予碘伏消毒;每周2次,連續治療3周。
根據姜景衛等的研究結果顯示,60位入組患者中,內熱針聯合硬膜外阻滯治療治療的的總有效率為100%,硬膜外阻滯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6.67%。觀察組治療后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在治療后2周、1個月和3個月時VAS評分低于對照組,JOA評分高于對照組。這一研究結果說明,內熱針療法通過刺激神經感受器,激活內源性抗傷害感受系統、抑制傷害感受,改善脊髓及脊上中樞的神經調控機制可提高療效,減輕患者疼痛,并改善腰椎功能。
(1)消除炎癥反應:內熱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通過熱效應緩解軟組織疼痛,同時緩解肌肉組織損傷壞死而引起的無菌性炎癥,達到消除炎癥目的。(2)松解肌肉痙攣:針刺皮膚有持久肌肉松弛效果,且遠期止痛效果優于近期,使得肌肉痙攣或攣縮得以解除。(3)增加局部血液供應:內熱針療法可降低張力和無菌性炎癥,使細胞再生和再血管化,毛細血管擴張,血供增加。(4)調節生物力學平衡:內熱針治療可達到松解軟組織目的,從而解除患者肌肉痙攣,有利于恢復生物力學平衡,緩解患者癥狀,并減輕疼痛。(5)促進能量釋放及補充:內熱針刺入病灶后,患者會出現“酸、麻、重、脹”感,這正是內熱針使得能量向周圍輻射釋放的過程。
——文獻節選:姜景衛,何力方.內熱針療法聯合硬膜外阻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研究[J].
【免責聲明】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向醫生咨詢與討論。文章內的配圖僅為示意圖,且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溫馨提示:點擊下方圖片查看詳情。